欢迎访问贵州西南能矿矿业资产开发运营股份有限公司

深化三项制度改革 全面激发企业发展活力
发布时间:2025-03-27 20:36:14 浏览量: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将国有企业改革作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任务,《关于深化国有企业改革的指导意见》中强调“三项制度改革”是破除体制机制障碍的关键抓手。2020年,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进一步要求全面推行市场化经营机制,为改革按下“加速键”。三项制度改革不仅是激活国企内生动力的“突破口”,推动市场化转型的“核心引擎”,更是服务国家战略的“关键支撑”,构建现代企业制度的“根基”。

2021年全面启动国有企业深化改革行动以来,集团党委的坚强领导下,能矿资产公司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三项制度改革的决策部署,刀刃向内推进体制机制深度改革围绕“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收入能增能减”在领导班子契约化管理、全员绩效考核、薪酬分配机制优化等方面取得了较好成效员工效率、企业活力显著提升。

干部“去行政化”,契约化与任期制100%覆盖。作为改革“关键少数”,公司领导班子带头签订《岗位聘任协议》与《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任期业绩指标、考核标准及退出机制。推行“一岗一契约、一年一考核、三年一任期”管理模式,将战略规划分解为量化考核目标,强化刚性约束。公司自上而下全面推行岗位聘任制与任期目标考核,15名中层干部签订《任期目标责任书》,明确业绩指标、考核细则及退出条款,实现全公司中层以上管理人员契约化、任期制覆盖率100%。2023年重组以来,通过竞聘选拔,员工选聘等举措,公司实现“能者上、庸者让、劣者下”的常态化机制。

员工“动态优化”,末位淘汰与人才流动双轨并行。公司构建“全员绩效考核+多维能力评估”体系,将绩效结果与岗位去留刚性挂钩。扩大契约化管理范围,公司与各部门签订年度考核责任书,实施“竞聘上岗+动态考核”机制。制定印发《贵州西南能矿矿业资产开发运营股份有限公司员工末位调整和不胜任退出管理办法(试行)》《贵州西南能矿矿业资产开发运营股份有限公司中层管理人员退出管理办法(修订)》,同步推行跨部门竞聘、选聘机制2023年至今,公司共开展1次中层管理干部竞聘,1次基层员工选聘,共计47人次,竞聘上岗率达到80%以上,有效提升人才流动率,实现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薪酬与考核体系双轮驱动,释放激励效能。公司重组后,针对薪酬结构僵化问题,及时启动薪酬制度改革,实现基层员工绩效工资占比从20%提升至30%以上,中层管理人员绩效工资提升至50%,同步设立“揭榜挂帅”“项目超额利润分享”、资产盘活、应收账款催收等专项激励,对承担重点任务的团队实施奖励。绩效考核体系同步升级,执行“年度任务目标解码+全员穿透”月度考核模式,将公司年度目标分解为若干项可量化的部门及个人KPI,增设工作质量、协同效率等维度指标强化过程管控,纪检部门参与全过程监督,确保考核结果客观公正。

中长期激励“破冰”试点先行显成效,深化改革再发力。为强化员工与企业发展的“命运共同体”意识,公司创新推出中长期消火栓项目跟投激励机制。员工可自愿以自有资金参与跟投,按贡献度和跟投比例分享项目超额收益,同时承担相应风险。

中长期激励改革是国企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在用好现行政策的基础上,创新设计更符合自身实际的激励工具,明确跟投范围、跟投路径、跟投比例、跟投周期及权益分配、退出机制等,实现员工与公司的风险共担、利益共享,助推企业高质量发展。目前已有14名骨干员工参与跟投,员工总投入36.77万元,项目实施后,共形成软件著作权4个,专利7个。同时作为首个大数据、数字信息技术应用城市应急、水务治理的数字化应用项目,获得了首届国务院国资委数字场景应用专业赛二等奖、贵州省5G应用示范项目等荣誉。

通过改革试点,公司员工离职率从2021年至2023年整体下降35.28%。作为西能集团推行国企三年改革正向激励的试点项目之一,该项目的成功实施,得到了水利部全国节水办、人民网、贵州日报、学习强国等媒体平台的大幅宣传报道,其中长期激励机制被省国资委作为改革试点成功案例分享,贵州茅台、黔晟国资等国有企业争相学习交流,具备了良好的示范效应及推广价值。

下一步,能矿资产公司将持续加大改革深化力度市场化选人用人、差异化薪酬分配及中长期激励体系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制度、完善机制,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完成国企改革深化提升行动各项目标任务。(作者:刘倩、黄海霞;编辑:张景华;二审:刘倩;三审:雷泽富)